何朝宗

2019-12-27 21:03:23

何朝宗  又名何来、来观。德化县城东隆泰后所人。明代驰名中外的瓷塑艺术大师,中国的“瓷圣”。

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上海复旦大学前副校长蔡尚思老教授咏《瓷圣何朝宗》诗对他评价道:

明代瓷圣何朝宗,瓷艺史上实无双;

我今称他为“瓷圣”,他最无愧足以当。

何朝宗祖籍江西抚州临川县廿二都,后徙居南城县十六都四脚桥。其先祖何昆源,号德举,明洪武初从戎有功,为江西建昌府卫军,七年(1374年)调福建泉州府卫军,领百户,补升总兵官右营。其弟亦由江西调泉州右卫海防指挥所。兄弟二人曾于督府口上州里右翰左畔架屋居住,后并同架何氏祠宇于东街。十七年(1384年),昆源奉命拨军到德化县屯种,居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后肇基该地。其子世祥、孙尚志皆习文,先后分别出任福建莆田县学训导与古田县学教谕,家声丕振。

何氏住居地后所与附近的乐陶、宝美、东头、泗滨一带,为德化古代著名瓷乡,窑场密集,其产品于宋元时代已远销国外。后所村南面不远有座富蕴优质高岭土的白泥崎山(后因用其优质瓷土烧制驰名于世的瓷观音而称“观音岐”),何氏的许多族民,都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瓷业生产。至16世纪何朝宗生活的年代,德化窑的烧制技术、瓷器质量、生产品种、装饰工艺等方面,在宋元的基础上历经一代代瓷工艺人的不断钻研、实践,获得全面提高与飞跃。称为“中国白”的象牙白瓷的烧制成功,瓷塑工艺的成就,受到国内外的珍视,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将德化瓷器生产推上新的高峰。其生产品种除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日用器皿外,开拓了向精、美的工艺品、陈设瓷发展的新趋向。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九仙山成为福建、尤其是闽南一带的佛教活动中心,瓷工艺人善于利用瓷土,“在元代瓷塑已很盛行”的基础上,大批生产各种瓷塑佛像,以满足市场多方的需求。这些因素,给德化瓷塑的进一步发展与何朝宗瓷塑技艺的高度成就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何朝宗故乡后所窑场,根据当时市场的需要,很多瓷工艺人从事瓷塑研究与制作生产。据传,其父亲就是当时的雕塑能工巧匠之一,善泥塑木雕佛像,兼工瓷塑。何朝宗从小深受环境熏陶,赋性聪慧勤勉,爱好雕塑艺术,自幼从父学艺,亦曾随父到各地宫庙寺院雕塑、修饰佛像,走遍各地寺庙,广泛吸取各种佛像等雕塑艺术精华,青年时期,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塑艺人。他为家乡附近的白泥崎碧象岩、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等处雕塑的观音等佛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存至清末和民国时代。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到1960年代“文革”期间。何氏当年在其家乡后所窑场潜心于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他认真总结、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吸取泥塑木雕石刻造像各种技法之长,并根据瓷塑工艺的特性,使雕塑艺术与优异的瓷质巧妙地结合,成为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为中国瓷坛与国际瓷坛之精华,享誉古今中外。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了精雕细镂、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与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为德化瓷塑技艺奠定了殷厚的基础。何氏也就成为德化瓷塑艺术优秀传统的师祖。他的作品,发挥了我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以其娴熟的技巧与丰富的生活体验,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清晰潇洒,善于变化,翻动自然,柔媚流畅,圆劲有力,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别富神韵。所塑造形象既有共同特性,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极富艺术魅力。他所塑的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佛像,件件精粹,赋予神异力量与艺术典型。他所设计创作的渡海、盘膝、坐岩、披坐、趺坐、趺坐没雾、普陀、伏虎等等形态各异的多种姿式观音,为集古今观音形象之大成。其造型精致,端庄慈祥,蕴含着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神秘感情;衣巾飒拂,仪态宛然,神韵娴洒,超凡脱俗,反映人民大众的崇高理想、愿望与幸福追求的寄托,使人见之爱不释手,叹为观止。他的所有作品,从整体构图看,大气磅礴,非常纯熟,充分利用陶瓷原材料的特质,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从衣纹布局与结构看,疏密、松紧、宽窄、高低极其合理,反映出大师高超的瓷塑技巧与对神态的细致入微的刻划的表现能力,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何朝宗的作品,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不施彩色,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而独擅瓷坛。如以象牙白胎釉烧制的各种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胎骨匀称坚实,美如脂玉,质感性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东方艺术”的精品。“在东西洋市场上都是热门货,各方以高价争购;也有一部分华侨携带出国,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而有“天下共宝之”、“人争购之”的赞誉。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牛津俄罗摩林博物馆、伦敦珀西瓦尔·戴维斯基金会与英国s·marchant8cson公司,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埃克兰德科姆美术馆,法国巴黎博物馆,美国俄勒冈·波特兰·克卢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及费城、芝加哥等博物馆和西欧一些收藏家如h·m奈特,c·c·克里斯托佛,乔林·梅因夫人,法国巴黎沫西·吉曼物和p·j唐纳利等人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厦门南普陀寺以及香港攻玉山房等也收藏有何氏的作品。

目前,国内外已发现有何氏名款作品49件,均作为重要文物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何氏作品达摩塑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编入《中华国宝》、《中国文物鉴赏辞典》。塑像高43厘米,秃顶长耳,须眉成卷状,身披宽袖长衣,手藏于袖前拱,双目炯炯,妙相庄严传神,衣纹呈随风飘动状,赤足微露并踏翻滚巨浪,再现达摩过江的雄姿,显示了瓷塑大师的丰富想象与艺术才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何塑盘膝观音,塑像高28.5厘米,编入1992年《国宝荟萃》月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品何塑渡海观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编入《国宝大观》。塑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络,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富有踩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脸容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然,端庄慈祥,低垂的双目似在凝思,嘴角深晰,紧闭双唇,浮现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令人百看不厌。

重庆市博物馆收藏的何塑披坐观音,1992年被选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展出,《中国文物报》刊登了该作品照片。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何塑带有“宣德”年款的渡海观音,高50厘米,底座宽13厘米,编入《中国陶瓷全集·福建卷》和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出版的《德化瓷》。

香港地区攻玉山房收藏的何塑披坐观音,高15.7厘米,宽12.9厘米,编入《中国文物集珍》。

据福建《莆田县志》1959稿载,民国时期,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在莆田县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时掠走的有瓷观音二尊,造型为趺坐,袖手披裙,其中一尊高6寸,有一念珠露袖外,极为别致。另被掠走达摩像一尊,盘坐有台,高1.2尺。被美国掠走的何塑作品有伏虎观音一尊,高2.2尺;作伏虎状,一手擒虎头,一手擎环。目前保存于莆田民间的何氏作品,尚有瓷观音3尊。一尊趺坐没雾式,高7寸;一尊趺坐式,高l尺许;另一尊趺坐式,高1.2尺。还有一尊文昌帝君,左手执如意,高2尺许。

何朝宗  又名何来、来观。德化县城东隆泰后所人。明代驰名中外的瓷塑艺术大师,中国的“瓷圣”。

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上海复旦大学前副校长蔡尚思老教授咏《瓷圣何朝宗》诗对他评价道:

明代瓷圣何朝宗,瓷艺史上实无双;

我今称他为“瓷圣”,他最无愧足以当。

何朝宗祖籍江西抚州临川县廿二都,后徙居南城县十六都四脚桥。其先祖何昆源,号德举,明洪武初从戎有功,为江西建昌府卫军,七年(1374年)调福建泉州府卫军,领百户,补升总兵官右营。其弟亦由江西调泉州右卫海防指挥所。兄弟二人曾于督府口上州里右翰左畔架屋居住,后并同架何氏祠宇于东街。十七年(1384年),昆源奉命拨军到德化县屯种,居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后肇基该地。其子世祥、孙尚志皆习文,先后分别出任福建莆田县学训导与古田县学教谕,家声丕振。

何氏住居地后所与附近的乐陶、宝美、东头、泗滨一带,为德化古代著名瓷乡,窑场密集,其产品于宋元时代已远销国外。后所村南面不远有座富蕴优质高岭土的白泥崎山(后因用其优质瓷土烧制驰名于世的瓷观音而称“观音岐”),何氏的许多族民,都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瓷业生产。至16世纪何朝宗生活的年代,德化窑的烧制技术、瓷器质量、生产品种、装饰工艺等方面,在宋元的基础上历经一代代瓷工艺人的不断钻研、实践,获得全面提高与飞跃。称为“中国白”的象牙白瓷的烧制成功,瓷塑工艺的成就,受到国内外的珍视,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将德化瓷器生产推上新的高峰。其生产品种除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日用器皿外,开拓了向精、美的工艺品、陈设瓷发展的新趋向。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九仙山成为福建、尤其是闽南一带的佛教活动中心,瓷工艺人善于利用瓷土,“在元代瓷塑已很盛行”的基础上,大批生产各种瓷塑佛像,以满足市场多方的需求。这些因素,给德化瓷塑的进一步发展与何朝宗瓷塑技艺的高度成就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何朝宗故乡后所窑场,根据当时市场的需要,很多瓷工艺人从事瓷塑研究与制作生产。据传,其父亲就是当时的雕塑能工巧匠之一,善泥塑木雕佛像,兼工瓷塑。何朝宗从小深受环境熏陶,赋性聪慧勤勉,爱好雕塑艺术,自幼从父学艺,亦曾随父到各地宫庙寺院雕塑、修饰佛像,走遍各地寺庙,广泛吸取各种佛像等雕塑艺术精华,青年时期,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塑艺人。他为家乡附近的白泥崎碧象岩、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等处雕塑的观音等佛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存至清末和民国时代。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到1960年代“文革”期间。何氏当年在其家乡后所窑场潜心于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他认真总结、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吸取泥塑木雕石刻造像各种技法之长,并根据瓷塑工艺的特性,使雕塑艺术与优异的瓷质巧妙地结合,成为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为中国瓷坛与国际瓷坛之精华,享誉古今中外。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了精雕细镂、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与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为德化瓷塑技艺奠定了殷厚的基础。何氏也就成为德化瓷塑艺术优秀传统的师祖。他的作品,发挥了我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以其娴熟的技巧与丰富的生活体验,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清晰潇洒,善于变化,翻动自然,柔媚流畅,圆劲有力,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别富神韵。所塑造形象既有共同特性,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极富艺术魅力。他所塑的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佛像,件件精粹,赋予神异力量与艺术典型。他所设计创作的渡海、盘膝、坐岩、披坐、趺坐、趺坐没雾、普陀、伏虎等等形态各异的多种姿式观音,为集古今观音形象之大成。其造型精致,端庄慈祥,蕴含着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神秘感情;衣巾飒拂,仪态宛然,神韵娴洒,超凡脱俗,反映人民大众的崇高理想、愿望与幸福追求的寄托,使人见之爱不释手,叹为观止。他的所有作品,从整体构图看,大气磅礴,非常纯熟,充分利用陶瓷原材料的特质,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从衣纹布局与结构看,疏密、松紧、宽窄、高低极其合理,反映出大师高超的瓷塑技巧与对神态的细致入微的刻划的表现能力,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何朝宗的作品,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不施彩色,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而独擅瓷坛。如以象牙白胎釉烧制的各种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胎骨匀称坚实,美如脂玉,质感性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东方艺术”的精品。“在东西洋市场上都是热门货,各方以高价争购;也有一部分华侨携带出国,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而有“天下共宝之”、“人争购之”的赞誉。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牛津俄罗摩林博物馆、伦敦珀西瓦尔·戴维斯基金会与英国s·marchant8cson公司,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埃克兰德科姆美术馆,法国巴黎博物馆,美国俄勒冈·波特兰·克卢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及费城、芝加哥等博物馆和西欧一些收藏家如h·m奈特,c·c·克里斯托佛,乔林·梅因夫人,法国巴黎沫西·吉曼物和p·j唐纳利等人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厦门南普陀寺以及香港攻玉山房等也收藏有何氏的作品。

目前,国内外已发现有何氏名款作品49件,均作为重要文物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何氏作品达摩塑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编入《中华国宝》、《中国文物鉴赏辞典》。塑像高43厘米,秃顶长耳,须眉成卷状,身披宽袖长衣,手藏于袖前拱,双目炯炯,妙相庄严传神,衣纹呈随风飘动状,赤足微露并踏翻滚巨浪,再现达摩过江的雄姿,显示了瓷塑大师的丰富想象与艺术才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何塑盘膝观音,塑像高28.5厘米,编入1992年《国宝荟萃》月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品何塑渡海观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编入《国宝大观》。塑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络,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富有踩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脸容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然,端庄慈祥,低垂的双目似在凝思,嘴角深晰,紧闭双唇,浮现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令人百看不厌。

重庆市博物馆收藏的何塑披坐观音,1992年被选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展出,《中国文物报》刊登了该作品照片。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何塑带有“宣德”年款的渡海观音,高50厘米,底座宽13厘米,编入《中国陶瓷全集·福建卷》和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出版的《德化瓷》。

香港地区攻玉山房收藏的何塑披坐观音,高15.7厘米,宽12.9厘米,编入《中国文物集珍》。

据福建《莆田县志》1959稿载,民国时期,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在莆田县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时掠走的有瓷观音二尊,造型为趺坐,袖手披裙,其中一尊高6寸,有一念珠露袖外,极为别致。另被掠走达摩像一尊,盘坐有台,高1.2尺。被美国掠走的何塑作品有伏虎观音一尊,高2.2尺;作伏虎状,一手擒虎头,一手擎环。目前保存于莆田民间的何氏作品,尚有瓷观音3尊。一尊趺坐没雾式,高7寸;一尊趺坐式,高l尺许;另一尊趺坐式,高1.2尺。还有一尊文昌帝君,左手执如意,高2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