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物藏品

2020-01-01 00:54:14

第五章 文物藏品

第一节 石器

一、石锛l件。长0.25米,宽0.085米。有打击柄痕,质坚黑胎。

二、石矛1件,长0.15米,腹宽0.035~0.038米,尾宽0.015米,头宽0.022米,锋口销利。

上述两件系1974年美湖后坪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

第二节 陶瓷器

一、陶瓷:

唐青釉双耳盘口壶,唐青釉小罐,五代青釉双扣耳罐,各1件。

二、瓷器:

唐青釉平底碗,2件。唐青釉五棱平底碗,1件。唐青釉小罐,1件。唐青釉浅圈足碗,1件。宋青釉骨灰盖罐,2件。宋青灰釉骨灰盖罐,1件,宋碗坪仑窑青白釉印花盒,1件。宋碗坪仑窑米黄釉印花盒,2件。宋碗坪仑窑青白釉八角印花盒,1件。宋碗坪仑窑青灰釉钵,1件。宋碗坪仑窑青灰釉盏,1件。宋碗洋坑窑青白釉印花盒,1件。宋家春岭窑青白釉印花盒,1件。明米黄釉“上孙”棺垫,1件。明米黄釉“万子”棺垫,1件。明米黄釉棺垫,7件。明米黄釉三足炉,2件。明酱釉双耳垫足炉,1件。明酱釉蹲狮烛台,2件。明米黄釉竹节三足炉,1件。明白釉人物立像,2件。明白釉小杯。2件。明米黄釉双耳小瓶,4件。明米黄釉小罐,2件。明米黄釉灯,6件。明米黄釉方花盆,1件。明白釉蹲狮烛台,2件。明米黄釉小灯,2件。明米黄釉双耳小瓶,7件。明米黄釉三足炉,1件。明米黄釉三兽足炉,1件。明隆武米黄釉烛台,2件。明隆武米黄釉双耳瓶,2件。明隆武米黄釉小口瓶,1件。明隆武米黄釉小罐,3件。明隆武米黄釉棺垫,4件。明隆武米黄釉灯,4件。清康熙青花缠枝菊盖钵,1件。清康熙青花菊纹三足炉,1件。清雍正七年程田寺青花款长腹瓶,1件。清康雍青花山水三足炉,1件。清雍乾青花山水三足炉,1件。清乾隆青花百寿字盘,l件。

以上均德化窑产品。 

第三节 金属器

一、兵器

1.炸弹

该弹系1939年9月18日至20日日机轰炸德化县城落在今德化宾馆后溪中哑弹,1981年7月间出土。残弹长0.3米,尾径0.025米,顶周0.2米,已生锈。

2.关刀

该刀刃长0.89米,柄长1.25米,全部用铁造成,柄和刀刃系两部衔接,已生锈,完整。原保存在浔中镇隆泰村乐陶。50年代由县征集保管。

3.大刀

该刀刃长1.09米,柄0.66米,柄系用木套上,外扎片,今已生锈。

4.土炮

该种土炮共有两门,一阴一阳。阳者炮头凸出,装火药1.2斤,阴者凹入,装火药一斤。今发现阳炮一门。该炮原置于大铭乡琼山村清洁寨。传为崇祯进士、明室遗臣赖垓在寨上抗清之物。炮长0.75米,口径0.11米,13围0.29米,内口径0.58米,底围0.45米,炮把0.06米。

二、古钟

1.光照堂古钟

该钟口围1.75米,高0.75米,钮高0.14米,铸于宋代,钟面铸有“光照堂谨化十方资款铸钟一口人于本堂永充供养入缘男女乞求平安淳熙十年正月住堂德任谨题”等铭文。现存放于九仙山灵鹫岩。

2.上地古钟

该钟口围1.4米,高0.59米,钮高0.08米,钟面铸的铭文为:“万历卅八年十二月缘首林十一募缘新造钟一完祈保全乡长命富贵者”。现存放于九仙山灵鹫岩。

3.城隍庙古钟

该钟铸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口围2米,高0.85米,钮高0.2米。表面铸有“乾隆伍年岁次庚申信官德化县知县黄南春驻防德化县把总龚喜缘首信士张仁裴口丁士王募建缘募众士庶建鼎铸”等铭文。现安放于县人民政府。

三、古铜镜

1.葵花形铜镜

该镜系1987年9月18日,浔中镇浔中村西敦村民在张厝山开山建屋时,在一座宋墓中出土。镜的边缘呈葵花形,沿顶端直径0.18米,瓣的交接处直径0.15米。正面平滑略生锈,背面中部桥钮,靠右沿有阳文铸铭两行,即“湖州石七叔”,“铸青铜照子”。此镜形制并附有制镜作坊的标记,为宋代流行的一种铜镜。

2.“鸳鸯成对”铜镜

1984年12月,在葛坑乡大岭村基建中出土。该镜直径0.4米,重3.9公斤,素面。背面书写楷体“鸳鸯成对”和“邹丰利”文字,制作简朴,整体基本完好。现由县文管会征集保管。

四、古钱币

1983年11月29日和1984年3月26日,县文管会会同县文化局先后到县农械厂征集即将回炉的古钱币192枚,由县文管会收藏。这些古钱币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天圣元宝、太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崇宁通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皇宋元宝、明代的宽永通宝、嘉靖通宝、崇祯通宝,清代的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廿六年一分币。

1987年9月24日县文管会又向浔中村村民林登文征集敦德堂左畔原普光院旧址出土的唐开元通宝、宋代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祥符元宝计9枚。

第四节 墓志铭

一、邓茂釧墓志铭

该件系1973年10月间在浔中公社高蔡大队(今高阳村)后晏岭开山造田时出土。

墓志用砖制成,高、宽各0.31米,呈四方形,厚0.035米。砖版完好,表面已有风化,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

据铭文记载,邓茂钏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卒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墓志系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正月所立。铭文计312字,墨写楷书。

二、郭兰庭与妻刘氏合葬墓志铭

该墓在浔中镇仙境村塔仔岐锦坑头。墓志铭系墓葬被盗挖后丢弃山上。1989年12月18日由村民送交县文管会办公室。

郭兰庭(公元1544~1591年),明处士,本县盖德村人,其妻刘氏(公元1547~1625年),墓志铭系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迁刘氏柩合葬时所立.铭文为兰庭堂弟奉政大夫直隶扬州府同知晋阶朝列大夫郭维翰撰,户部主事郑扬题篆额,用贝页岩刻耕,高0.63米、宽0.34米,已残断,部分铭文已无法查补,在尚存的788字中记载了郭兰庭夫妇的生平事迹。

三、张九娘墓志铭

该年系1973年9月20日三班公社三班大队29生产队社员在蜈蚣山泗滨分支山开山时出土。

墓志用白瓷版制成,釉色白略带乳黄,高0.11米、宽0.11米、厚0.007米。铭文共127字,分别阴刻在版的两面。其中正面89字,背面38字。字迹清楚,保存完好。

据铭文记载,张九娘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卒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墓志铭系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即清顺治二年十月所制。

四、孙醇宇与妻周氏合葬墓志铭

该件系浔中村民在尾糍棨开山种茶树时出土。

墓志用黑色贝页岩刻制,宽0.5米,高0.75米,额中部竖刻“皇清”篆字,两旁刻有对称的云龙,额下从左至右横刻篆字“诰封武德将军醇宇孙公暨配诰宜人勤顺墓志”.铭文坚刻楷书1083字。字迹工整秀丽,有些部位因损坏文字不清。

根据铭文记载,孙醇宇生于明天启七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627~1707年);周氏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28~1680年),两人合葬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墓志铭为安葬时所立。

五、僧会司静正和尚墓志铭

1973年12月18日下午,县农械厂(程田寺旧址)修理铸工车间至翻砂车间路面时出土。

墓志铭用砖制成,高0.265米,宽0.263米,厚0.03米,铭文共284字,用红漆写在砖上,大部份文字尚可以认清。

根据铭文记载,静正和尚生于清乾隆三七八年、卒于咸丰三年(公元1773~1853年),葬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墓志为安葬时所立。

六、吴缉堂墓志铭

该墓志为1984年12月19日在浔中镇浔中村双鱼山(俗称必石贡)北侧基建平整土地时出土。墓志用瓷版制成,分为铭文版和底座两个部份。铭文版正面釉色白略泛青,背面露胎,呈扇形。底座粘墓室,出土时与铭版脱离。

铭版中部最高处(包括连接底座的插版)高0.247米,两旁高分别为0.145和0.15米,上额呈微圆形,下端左右各有斜角,角长分别为0.03和0.035米,总宽为0.205米,其中插版宽0.09米,铭文版厚0.011米。

铭文共512字,为釉下青花楷书,色泽鲜艳幽菁。字的颜字浓淡不均,字迹尚端庄清晰。

根据铭文记载,吴缉堂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卒于光锗十六年(公元1816~1890年),葬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墓志铭为安葬时所立。

七、郑二常与妻黄氏合葬墓志铭

墓葬在龙门滩镇硕儒村龟山,墓志铭于1989年龙门滩引水工程基建时出土。

郑二常讳耀伯,卒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其妻黄卒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二柩合葬并附志铭。铭文用贝贡岩刻制,共489字,记载死者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

八、连逊斋墓志铭该墓在龙门滩镇硕儒村,墓志铭于1989年龙门滩引水工程基建中出土。

连逊斋,清岁进士例赠修职郎,卒时88岁,墓志铭长0.6米,宽0.29米。用贝页岩双面刻制,已残断。赐进士文林郎湖北郧阳府郧西县知县兼署竹谿县知县丙子科湖北乡试同考试官王必昌撰文,乡进士文林郎吏部拣选知县郑秉钧篆额,儒学训导侄孙天手书。正面铬文235字,背面357字,尚有一部分铭文刻在另一方贝页岩上。现存残断的铭文记载了连逊斋的简历。

第五节 其他

一、诏书

1.恩赠陈应奎之父为文林郎、母为孺人之诏书

德化丁棨村陈应奎任直隶大名府南乐县知县期间,有政绩,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十八日,皇帝褒赠其父陈文灼、母王氏敕命诏书,锦缎制,长1.25米,宽0.3米,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并盖有用汉、满两种文字刻制的“敕命之宝”方形玉玺,印的长、宽各O.11米。原存放于陈应奎故乡,50年代由县征集保管。

2.恩赠陈应奎为文林郎、其妻康氏继妻郑氏为孺人之诏书。

该诏书的时间与格式与前一张诏书相同,锦缎制,长1.21米,宽0.3米,除“奉”字缺外,余均完好。原存于陈应奎故乡丁棨村,50年代由县征集保管。

二、石匾

郑经部属遗迹——“金成门”

1974年,在兴建浔中粮站仓库时出土。石匾长1.4米、宽0.38米。右边竖书“知县辜锟”,左边竖书“丙辰秋立”,中部横书“金成门”3个大字。据民国版《德化县志》记载,辜锟为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郑经派来德化的县官。辜锟到德后,完成修筑被洪水冲毁的城垣,改来凤门为解阜门,改有年门为金成门,并建敌楼,以利固守。该石匾就是以后城垣破坏后留下的遗物。